; 毕竟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被贬为庶人,湘王朱柏更是被逼的自焚而死。
要说他眷恋什么叔侄之情,心怀仁慈,都是瞎扯淡。
然而这句话要是在大战活捉朱棣之后再说,那么有的是人愿意替朱允炆做这些脏事。
但是在大战开始之前说这样的话,就很难免不让人多想。
是不是朱允炆真的还残留一丝丝叔侄之情,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真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不要干掉朱棣,要活口?!!
不管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小,但只要有这样的可能性,底下的人都不可能当做看不见。
毕竟底下作为小的,有时候事情做对了不一定有奖,但是一旦做错了那么必然有罚!
故而在大战开始之后,作为经年老将,甚至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百战余生的将领,耿炳文看着朱棣爪麻了。
想要全力下手弄死朱棣吧,然后一想到朱允炆临行前的那句话又不敢下手。
但是战争这种事情,其中一方心有忌惮,另外一方毫无顾忌,那么纵然是占有兵力优势都获胜不了。
于是耿炳文就这么败了,最后朱允炆换下了耿炳文,换上了李文忠的儿子,大明的第二“战神”——李景隆!!!
最后结果无需多言,有着大明第二“战神”李景隆的帮助,朱棣闪击南京,朱允炆直接寄了。
之后朱棣重兴锦衣卫,继续以朱元璋那种霸道酷烈的方式来熬文武百官这只鹰!
朱棣熬完之后,朱瞻基又继续熬!
一连熬了两代爷孙,再加上最初的朱元璋,方才真正算是将老朱家的天子威严,深深烙印在一众文武百官的心上。
之后,纵然大明出了第一战神、叫门天子“朱祁镇”这样的拉胯皇帝,一众文武百官最多也就是推举另一个天子,然后继续在老朱家的天子领导之下去干活。
没说什么要甩开老朱家的天子,然后窃国上位自己当天子什么的。
所以,在道衍的预测中,如果在开国之初不持续以朱元璋那种酷烈霸道的方式来驯服文武群臣。
而是以朱标的仁义宽厚来对待文武群臣的话,那么之后文武群臣必然会借势做大生乱。
那时的话,当朱标在位之时,极有可能发生的便是文武群臣架空天子之事。
当然面对这种事情,朱元璋也早有预料,所谓的分封藩王,拱卫中央,预防的就是这种事情。
嗯,前提是被分封的藩王也没有造反的心思。
只不过道衍没有预测到的是继承大明第二代天子之位的不是朱标,而是朱允炆。
故而在原本不仅预料的天子被架空(毕竟朱允炆都被忽悠瘸了,凡事必向黄子澄、齐泰这些所谓的“心腹大臣”询问,最终的决定也以他们的意见为主,这种情况说是架空也没什么不对。)之事发生,更是连藩王反叛都一起发生了。
至少如果是朱标继位大明第二代天子的话,最多也就是可能发生被文武群臣架空之事,至少不会将一众藩王给逼反。
毕竟朱棣对于朱标这个大哥还是蛮信服的,哪怕有着道衍一直在一旁怂恿,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朱棣还是不会造朱标的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