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贤才、大才的志向、理想、治国理念不同。
又或者这个人才、贤才、大才在这个诸侯国、在这个国君面前,得不到自己认为的、应有的重视的话。
“那么这个人才、贤才、大才是随时都可以弃这个诸侯国 这个国君而去,然后再度投效其他诸侯国的!!!
比如昔日的商君,原本是卫国公族,但是在卫国并没有得到重视,然后就跑到了魏国;但是在魏国还是没有发展的空间。
“最后又再跑到了秦国,方才辅佐秦孝公变法成功,一举闻名于天下!
“而面对这种行为,即便是一国之国君也无法给予斥责,
更加不可能说因为对方视自己这个国君,自己便下令将其诛杀什么的。
“因为一旦这么做,便是令自己这个诸侯国自绝于天下其他所有的人才、贤才、大才面前!
“而没有了其他那些人才、贤才、大才来帮助他们治理国家、
兴盛国4.8家。
“那么除非这个诸侯国的国君有着一人足以比肩天下其他所有人才、贤才、大才的旷世之才智。“
“不然很快就会被其他有着人才、贤才、大才辅助治理国家,然后兴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所吞并。
正因为当时诸侯国林立的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以及诸侯国国君对于人才、贤才、大才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渴望,所以才造就了当时一国相邦的权力之大。
燕长卿转过头,神色平静地看着太子朱标、朱、朱,朱棣等一众皇子,从当时的社会形态角度,解释了相邦之所以会拥有那么大权力的原因。
:.
PS1:新书上架,急需各位帅哥、美女、大佬们的首订,自订!祝各位首订、自订的大佬们一夜暴富,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大吉大利!谢谢各位了!给各位大佬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